Google+ 草堂雜記 For Life, Work & Pleasure: 鳥盡弓藏話韓信

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

鳥盡弓藏話韓信

昨天綠文化請侯捷先生講述楚漢相爭,花了三堂次才講完,娓娓道來,情節動人。楚漢相爭,為期四年,其內容比三國演義還精彩。如果歷史能夠重來,當時韓信且聽信蒯通之言,據齊為王,與當時的楚漢形成三國鼎立的關係,則中國的歷史可能要改觀。

講到中國歷史,到處可見血跡斑斑。每到改朝換代,都是一部殺戮史,打打殺殺,存活下來的才能稱王稱帝。這種特性完全符合動物生存原則,沒有打殺就不會有霸王或仁君出現。過程中,雖然不泛可歌可泣的故事,但對人殘忍的事,仍然處處可見。例如謀士酈食其被烹煮而死寫史記的司馬遷遭受閹刑,其他動不動就遭滅三族、株九族。人對人之恨幾乎恨到極點,恨不得斬草除根。而街頭斬首示眾之事更是經常可見,直到近代史裡幾乎還是如此。韓信在一連被斬十三個之下,若不是聲音夠大,講話夠清楚,還遇到救命恩人夏侯嬰,不然早就被劉邦的約法三章軍法斬首了,更遑論其後的許多可供歌頌的功業。中國人一直稱是禮儀之邦、講究仁義道德,但很少人談到人性的尊嚴。
這是網站上常看到的韓信照片

一將功能萬骨枯,當年兩雄中原逐鹿,戰事慘烈。以彭城之役(紀元前205年)為例:劉邦趁項羽在北方與齊相爭時,率諸侯兵五十餘萬向東直搗項羽首都彭城。一時得手,勝利之餘,開始享盡宮庭之樂,認為天下已平。項羽聞劉邦入主彭城,乃率兵三萬離開齊地,立即攻入彭城,大敗漢軍。劉邦在逃亡途中,甚至三次棄顧兩個兒女,父母及妻都變成人質。項羽繼續追殺,漢軍被殲十餘萬人。至靈壁東邊的睢水上並將漢軍驅趕下河,又淹死十數萬,使得睢水被屍體阻塞,令河道不流。此即彭城之戰役也,多慘烈!

上段戰役中,韓信正好在齊國當齊王,好像被封為齊天大聖一樣。他要自立門戶其實也不難,只是他仍念念劉邦當年知遇之恩。人就是這樣,該當將軍之才就不能當王,當王的就不一定能帶兵。而韓信本人亦有自知之明。例如,天下底定之後,有一次劉邦曾問他:
「如我,能將幾何?」
信曰:「陛下不過能將十萬。」
上曰:「於君何如?」
曰:「臣多多而益善耳。」
上笑曰:「多多益善,何為為我禽?」
信曰:「陛下不能將兵,而善將將,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。且陛下所謂天授,非人力也。」




這是韓信的雕像

這就是「多多益善」典故的由來,現在被用來描寫股票賺的愈多愈好。總而言之,韓信這個人可是軍事天才,能為將,善用兵,謂為兵仙。當今使用的成語與他有關的成語不少,除上述「多多益善」的典故外,例如:「胯下之辱」、「一飯千金」、「推陳出新」、「明修棧道」、「暗渡陳倉」、「背水一戰」、「十面埋伏」、「四面楚歌」、「功高震主」、「鳥盡弓藏」等等,常為時人傳誦引用。

有些成語大家一索就得,只是「推陳出新」一語,雖然常用,卻可能不知其出處。話說韓信最初投奔劉邦時,也不受重用,劉邦只派他管理糧倉。管理糧倉其實也是很重要的工作,沒有糧草,軍隊無法繼續打仗。為使糧草不受霉侵、變質,韓信提出了「推陳出新」的管理策略。他把糧倉開設前後兩個門,新糧由前門入,舊糧從後門出,不相衝突。如此在貯藏上可以防止糧食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腐敗變質。 這種FIFO(First In Fist Out)的觀念,無疑是倉儲管理史上的創舉。
這是韓信馬上英姿

對韓信而言,「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」。這句成語雖然只是談到蕭何,其實是後來人講到韓信的一生時,就會執筆一嘆,拿這句成語來消遣他。人的宿命總是註定的,不是嗎?善始而不能善終,歷史上的悲劇人物裡,韓信是典型的一個。「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」一語,指韓信一生成敗,從被劉邦重用到最終被處死都因為蕭何這個人。呂后要殺韓信時派蕭何前去,他沒想到這位最受他信任的恩人就是出賣他的人。又有一句成語是:「成敗一蕭何,生死兩婦人」,其中生死兩婦人則是指當年漂母施捨救了他一命,等他發跡後送給她千金的老婦人,也是「一飯千金」的典故;而另一婦人就是指將他治死的呂后了。韓信被殺後,亦被處株三族。對他而言,誅三族與誅九族差不多,只是可憐的親人都要為他一生負責。歷史上就不知道有沒有韓氏孤兒的故事,也許跑到韓國去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